首頁 >資產評價簡介 >服務項目

服務項目

依照評價標的及目的可區分如下:

一、企業(股權)價值評估:

進行企業營運、財務狀況及產業情況等內外不資訊的了解,並採用合理適當的評價方法評估企業(股權)價值。而企業評價評價的目的非常多元,評價方法也因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為求評價之結果能公正客觀,評價過程中的基本假設及方法的選取就需融入專業的分析與判斷。 目前主要之評價方法分別為收益基礎法、資產基礎法及市場基礎法等三種方法,以下茲就各評價方法簡述如下:
  1. 收益基礎法:
  2.   收益基礎法一般被公認為所有評價方法中最具有理論性之評價方法,該評價方法主要是根據財務學上之價值觀念,假設價值來源是由評價標的所產生之未來收益流量所決定,並將未來收益以經營風險調整後之折現率予以折現後,即可求得評價標的之價值,故收益基礎法是財務管理原理實際應用之代表。
  3. 市場基礎法:
  4.   市場基礎法係參考及利用市場中已經存在之價格及相關資訊,據以運算評價標的之價值。
  5. 資產基礎法:
  6.   一般而言,資產基礎法是依據公平市價、重置價值或清算價值,將評價標的現在之所有資產與負債逐一加以調整,再將調整後的資產總價值扣除調整後之負債價值,即可得到調整後之公司價值。 資產基礎法較適用於擁有大量有形資產、或將被清算之公司、或企業合併時。惟該法必須對每一項資產及負債加以重新評價,故該法之所需投入之時間、成本亦相對較高。

二、不動產評估估:

  1. 房地產估價
    • 財務報導目的之價值評估
    • 資產價值爭議評估
  2. 土地開發利用相關之鑑定估價
  3. 分區變更、土地重劃、聯合開發價值分配、不動產開發前後價值評估、不動產證券化之評估規劃…等
  4. 收益型資產專業調查研究
  5. 收益型物業投資效益與財務規劃、工商綜合區、購物中心開發及大型聯合開發案…等效益與財務規劃可行性評估

三、固定資產評估:

  1. 合理交易價格參考
  2. 財務會計準則第三十五號公報資產減損測試
  3. 國際會計準則 IAS 36 資產減損測試
  4. 國際會計準則 IAS 16 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
  5. 國際會計準則 IAS 40 投資性不動產
  6. 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份資產之價值評估
  7. 全國各級法院及行政執行處查封拍賣資產估價

四、動產價值評估:

進行機器設備、運輸設備等使用狀況的了解,以評估機器設備的公允價值。

  1. 機器設備及各種原料、半成品、製成品鑑價
  2. 船舶、輕航機…等交通運輸工具鑑價
  3. 生物性資產鑑價(含農畜牧漁產品等)(生技公司)

五、無形資產價值評估:

  依據IAS第37號公報規範,舉凡商標權、專利權、著作權、特許權…等無形資產,以合理適切的評價模式評估其公允價值。

六、購買價格分攤報告:

  依據IFRS第3號公報規範進行企業併購購買價格分攤報告。